首页 > 智慧工程 > 教育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双减”与深化教育改革、师德师风建设

      来源: 人民教育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18日     11:38       访问量:
民小编说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上,历史地、贯通地、系统地认识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0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依据有哪些?贯彻落实的情况和效果究竟怎样?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如何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地落细?本期特刊发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同志的文章,对此进行深入阐释。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双减”成为排名第三的网络热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高度观照影响教育的内外部要素,体现出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的系统性思维——从19个部门组成“双减”工作的专门协调机制、出台20多个配套文件即可窥其一斑。未来,随着“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地,教育改革也会朝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为此,本期核心议题聚焦“双减”带来的各种变化,邀请知名专家,期待凝聚教育共识,共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期杂志还讨论了重大主题何以进入课堂、师德师风建设......只等您打开杂志,一起品读。
要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宋德民)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上,历史地、贯通地、系统地认识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0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依据有哪些?贯彻落实的情况和效果究竟怎样?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如何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地落细?请看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核心议题
“双减”与深化教育改革
“双减”是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在教育部强力推动下,“双减”取得了明显成效,“双减”成为排名第三的网络热词。未来,随着“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地,教育改革也会朝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为此,新年伊始,我们邀请知名专家聚焦“双减”带来的各种变化,以期凝聚教育共识,坚定改革举措,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双减”五对关系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朱永新)
“双减”政策出台四个多月已经初见成效,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遏制了资本在教育领域的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教育生态不断优化,社会反响总体较好,目前改革正朝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
下一阶段,如何通过“双减”这一杠杆撬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通过“双减”提质增效,重点在于处理好五对关系。
这五对关系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请看本文。
《让学校回归应有的样子》(杨振峰)
中央“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双减”工作。有相当一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切实从立德树人的高度主动谋划,积极行动,深度推进。
上海市遵循“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注重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以“双增”落实“双减”精神,让学校回归应有的样子。
《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裴新宁)
“双减”是回归教育初心,推动按规律办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切实做到减量不减质,需要在学习方式和教学结构上作出实质性改变,真正将授受和操练的被动课堂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教-学共生的过程,以确保教学有效。文章基于学习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探讨“双减”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双减”之下师资均衡如何开新局》(陈先哲 靳 俊)
“双减”政策背后的核心主张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强调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与素质教育提升,为改善乡村师资配置和提升体音美教师地位带来契机。未来应借力“双减”政策要求,科学推进教师轮岗并从教师招聘入口优化供求关系,以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切实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学科师资均衡发展。
社评
《2022,共同为更加美好的教育而奋斗》(本刊评论员)
新的一年如期而至!新的生活向你我走来!
行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2022年我们要在教育的哪些方面发力?如何破解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共同富裕、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教育能力等方面的现实难题?请看本刊评论员文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董兆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坚持人民至上”位列第二。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河北是教育大省,全省有1600多万在校学生,占全省总人口五分之一。河北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河北教育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着力解决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构建河北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有特色教育的美好期盼。
观点
《如何跟孩子讲清并一起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刘加闯)
身处充满竞争的世界,我们更多地鼓励孩子去取得成功,却很少教他们怎么面对失败。挫折教育是孩子必须学会的宝贵一课。那么,孩子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输赢与竞争?让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智库
《重大主题教育何以进课堂?》(柳夕浪)
重大主题教育是突破个人成长瓶颈制约、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育人功能的关键;同时与各学科课程有着内在关联,既有可能也有必要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本文从儿童成长、学科育人深度阐释了这一问题。
《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 涵养高尚师德修养》(林崇德 黄四林)
为落实和细化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受教育部委托,我们课题组承担了《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简称“指导标准”)的研制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多个研究单位协同攻关,以“四有”好老师为指导思想,开展了师德内涵的理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政策、国际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比较和社会公众对师德的社会期望与评价四个方面的系列研究,为指导标准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与实证支撑。课题组研制的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指标体系与课程指导标准,被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采纳,2020年7月正式发布《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随后,我们邀请了一线教师、教师培训专家、教育管理人员等进行研讨和调查,收集了大量师德培训反馈意见,以促进指导标准的完善与落实。
治理
《办一所没有铃声的学校》(刘希娅)
在中小学办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应当成为激发办学活力的专业自觉,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是学习方法单一条件的改变,还包含课程、教师、文化、制度等的系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居于核心,因此既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激活“内在动力”》(李志新)
办学活力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双减”持续深化的力量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办学活力集中体现在校长的自主管理中,体现在教师的自觉实践中,更体现在孩子的自由思维与活泼成长中。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该文从微改革入手,记录了作者努力在校长领导力、校园学习文化和课程教学方面激发学校活力。
专业
《打造有序、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谢志光)
课堂是教学之本。跟随此文,我们一起来看如何进一步明晰课堂建设基本内容,以有序、有趣、有效、有用等“四有”为“好课堂”建构的指标体系,全面启动“四有好课堂”系统建设工作。
全球
《如何创新适应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张永军)
欧盟“诺维加多”(Novigado)项目成果《学习空间创新指南》分析了未来学校学习空间创新的原因,并在路径、策略和挑战应对等方面提出了学习空间创新的具体建议。该指南对我国建设面向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具有三点启示:强化学习空间创新中的教育学维度、重视学习空间各利益主体的需求与体验、提升教师的学习空间素养水平。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THE END
联系电话:010-62154491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文章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我们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